現象
多年前,農村是美麗的家園,屋后綠樹婆娑,房前小橋流水。現在再也難覓此景。取而代之的是房前屋后、田邊路旁遍布垃圾;污水肆意橫流。有些村民焚燒垃圾導致空氣中彌漫著塑料制品焚燒時的毒氣。垃圾問題在農村扎根生長,日漸嚴重。
原因
1、垃圾產量增大: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,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,物質生活空前繁榮,農村垃圾與日俱增。
2、缺少回收渠道:農村進城務工增多,回收廢品的人極少,廢棄物缺少回收渠道。
3、環保意識缺失:農民生活方式還停留在傳統生活模式里,缺乏對環境保護的意識,對亂丟垃圾習以為常;
4、缺少法律支撐:無法可依,僅靠村規民約等力量太過單薄。
5、疏于監管:部分基層政府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如建立垃圾處理站點,但由于疏于管理,效果不好。
6、技術限制:政府投入大量財力物力設立小焚燒爐,但因設備及技術水平有限、垃圾燃燒前未經分類、垃圾焚燒過程中未對有毒有害物質進行有效處理,導致了二次污染。
對策
1、政府加大重視。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說:“以垃圾、污水為重點加強環境治理,建設美麗宜居鄉村。”2014年5月29日,國務院辦公廳發布《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“2020年,全國農村居民住房、飲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條件明顯改善,人居環境基本實現干凈、整潔、便捷,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”的目標。可見,中央政府對農村垃圾處理問題是重視的。
2、完善法律法規,健全體制機制。政府出臺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標準,進一步出臺和完善農村綜合容貌整治的法律法規;科學建設相對集中的垃圾處理設施;建立政府主導、農民參與、社會支持的資金投入機制;并設專人進行長效管理。
3、擴大教育宣傳,營造環保氛圍。在農村大力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,幫助農民摒除不良習慣,從源頭上治理“垃圾圍村”;可適時開展環境衛生知識宣傳活動,讓村民群眾樹立“人人愛護環境衛生,讓美麗鄉村新氣象成為新常態。 |